服务热线:010-68538398您好!欢迎来到合璧兴
陶瓷师傅在拉坯
龙泉青瓷陶瓷成型工艺是在不断实践中发展完善的,南宋时期,拉坯成型已广泛应用,拍坯成型大为减少。唐代,拉坯成型的技巧不断提高,使日用青瓷规模基本一致,胎骨减薄,品种增多,器型更为规模端正,坯体均匀光洁。
宋代,龙泉窑的生产工艺日异先进。明朝浙江右参政陆容在《菽园杂记》卷十四中记载:“匠作先以钧运成器,或模范成型,侯泥干,则蘸油(釉)涂饰。用泥筒盛之,置诸窑内,端正排定。以柴日夜烧变,侯火色红焰无烟,即以泥封闭火门,火色绝而后启。”
器物的成型,主要采用拉坯、模制和捏塑三种方法。陆容所说的“钧运成器”,就是制坯时首先将泥坯置于辘轳上,用脚推动辘轳上的圆轮,使之旋转。然后用手贴压泥坯拉坯,制成碗、盘等粗坯,经晾晒或烘成半干后,再修坯、挖足和补水,使胎壁厚薄适当,表面光滑;器体较大、腹壁曲折的器物,须分段拉坯,再镶接成器。方形和部分爪形壶则用模压成两半或数块,再粘合修整而成,即所谓“模范成型”。人物、动物等则由雕刻或手捏而成,陈万里《瓷器与浙江》一书中对古代青瓷传统操作方法更描写得生动、逼真:“我看见他们做完,两只脚蹬住一个园转机,将模型放在机上,握一把泥,两手先在模型的底部,按坚实了然后后脚蹬此园机,使它急速旋转,此时模型内部底的泥,渐次随着旋转而层层均匀铺在模型的全部,溢出在模型外的余泥,把它刮去,中间穿一个孔,为的是排气泡,最后用一块皮,将内部轻轻的按刮一下,就算成功了,手工纯巧的做得很快,等到做第十二或十六只的时候,就依次脱出模型,只须在旁边吹一下,四面就同时分离,一合即出,此时的泥还是湿的,就放在板上晾干。等到干了再要磨底,于后是画花、上釉,预备去烧,大概做法如此。”
南宋,龙泉青瓷突破了历代的工艺水平,最重大的突破是由“土质厚重,极耐摩弄,不易茅蔑”,即厚胎薄釉而改为薄胎厚釉的型制,给青瓷开辟了重大发展的心局面。从大窑出土的器物看,不论白胎或黑胎产品,都是胎骨细薄,釉层丰厚。对白胎青瓷,由于釉厚而胎中铝含量较高,及防烧制时变形,胎骨不能太薄。为不致使器品笨重,只在圈足与器体相接处将胎壁加厚,而在器口和圈足底端尽量修薄。“哥窑”产品中,又巧妙地利用胎骨的紫黑色特点,让其作为人物的脸、手、足等部分,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薄胎厚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审美取向和南方青瓷精巧秀致的风格。
南宋龙泉青瓷的器形转向精致端巧,简练大方,很讲究各部分的比例、结构和线条的变化,向小而精方向发展。大型的器物不多,一般盘、碗之类的日用瓷,很少超过30厘米直径。这时龙泉青瓷的造型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从传统造型中(如葵瓣口的碗、盘、洗)继承下来,加以推陈出新,如撇口小底碗、莲花盘、莲瓣碗等,形式比前更轻巧,制作较前更精细;一种是受官窑影响,与官窑产品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如觚式瓶、琮式瓶贯耳瓶、鬲炉、鼎炉等仿古铜、古玉形制品作为陈设用瓷,以满足宫廷需要;最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不少心的造型,表现了龙泉青瓷的独特艺术风格。它经常讲动物、花卉、瓜果等形象进行装饰化的改造后,融入器物造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趣。如雅致的凤耳瓶、鱼耳瓶,端巧的石榴瓶,雄浑的龙虎瓶,新奇的大吉瓶、塔瓶,富于变化的贴花双鱼洗、双鱼盘,轻盈精致的荷叶碗、莲蓬碗,设计巧妙的桃式洗琮式壶,浑厚庄重的内折扣莲瓣钵,小巧玲珑的各式鸟食罐,实用美观的莲瓣盖罐,以及船式砚滴、青瓷砚、雄鸡香薰、三足花囊(这两件造型及有色均很精美,原藏故宫,现在台湾)等等。清光绪《龙泉县志·卷一古迹》载:司马公有“哥窑合丞双桃杯,一合一开,即有哥窑盘承之,盘中一坎正相容,亦奇物也。”这样丰富多彩的青瓷器标志着南宋龙泉窑在造型方面确已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元初期造型与南宋相同,以后器型逐渐增大,品种增多,大窑等地能烧制高
明代,龙泉青瓷业开始衰落,碗、杯等的造型趋向直口深腹,口小腹深;盘的种类逐步减少,造型也较笨重;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万历廿八年制的三足尊式炉与元代三足不着地,器底着地的形式不一样,而与南宋相仿佛,炉身提高,三足着地,明代正统年间顾仕成烧制的作品形制亦相当端整,釉色也达到一定的水平。
合璧兴陶瓷艺术馆收藏更多的龙泉青瓷陶瓷精品,欢迎来店鉴赏!
上一篇: 明成化瓷器胎釉特征及鉴定要点
下一篇:钧窑起源及烧制特点介绍
Copyright (C) hebixingchina.com. 北京合璧兴工艺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hebixing1020@163.com 电话:86-10-68538398 18810367069 地址: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一区5号院8号楼底商二层
京ICP备1202720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