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烧造陶器和
瓷器的工业通称陶瓷工业。
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发明并广泛使用陶器。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发掘的陶器,经科学测定,约为8800年前的遗物,是当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陶器。瓷器则发明于商周时代,到现在也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瓷器
对瓷器的具体定义,一般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
1、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份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莫来石成份;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性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2、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
3、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4、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致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我国的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原始瓷器,而在1800年前的东汉,便能产生成熟的瓷器了。从历史文献看,西汉马王堆出土的木简中,已经有了“瓷”字;而晋代的许慎在《说文》中对瓷字还做了具体解释,说瓷是“瓦之坚者也”。但对瓷的起源,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现代科学手段之用于瓷器研究,目前商周起源论已占压倒的优势。
瓷器的出现,为人类文化和物质文明树立了一座不朽的里程碑。由于瓷器的坚固耐用,洁净美观,不易腐蚀,又远比金、银、铜、玉、漆器造价低廉,且原料分布极广,蕴藏丰富,因而发展迅速,很快取金属和漆制器皿而代之,成为人们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瓷系
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制瓷业便从南方扩大到北方。而在北魏至北齐,北方瓷器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如造型粗犷、浑厚质朴;胎体厚重,胎色成灰,结构粗糙;结实耐用,釉薄质强,颜色灰黄;在胎料的化学组成和烧成温度上,都与南方瓷器有明显的区别,从而形成了北方瓷系。与此相对应,便是南方瓷系。
南北方瓷系的形成,为唐宋名窑的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窑系
窑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的异同而定。一般认为,宋代有六大窑系,即北方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