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0-01-19 12:40:40 来源:合璧兴陶瓷艺术网
摘要: 2007年1月,被誉为“汝瓷传人”的朱文立向记者公布一个特别的消息,经过3年多、300多次的试验,他成功烧制出仿“张公巷北宋官瓷”。成品经古陶瓷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以及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张浦生等众专家鉴定,“几乎与真品不异”。北宋官瓷是我国青瓷烧造史上的一大高峰,其釉色润美似玉,开片粼粼如波。
2007年1月,被誉为“汝瓷传人”的朱文立向记者公布一个特别的消息,经过3年多、300多次的试验,他成功烧制出仿“张公巷北宋官瓷”。成品经古陶瓷专家、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以及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李知宴、张浦生等众专家鉴定,“几乎与真品不异”。北宋官瓷是我国青瓷烧造史上的一大高峰,其釉色润美似玉,开片粼粼如波。由于烧造时间短,所制器物只供朝廷使用,故北宋官瓷存世极为稀少,加之无遗址出土物可以认证,曾有怀疑北宋官窑的存在。而汝州一个叫张公巷的地方揭开了北宋官窑神秘面纱的一角。2000年4月,因成功恢复汝瓷烧造技艺而闻名的汝瓷专家朱文立接到一线索,张公巷的一户居民在盖房时,挖出了很多瓷片,其中有桶式,有盘式,也有漏斗式。随后文物部门出土了大量珍贵实物,有瓷片,有完整匣钵,有玛瑙粒等。2001年初,经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专家鉴定,张公巷出土的瓷片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国内仅有的4片北宋官窑瓷片十分近似,经科学测定,它们的脂质、釉色及化学成分均一致。2004年5月20日,在郑州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论证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古陶瓷界、考古界权威对张公巷新发掘的窑址和出土的实物标本进行了论证,大多数专家认定,新发掘的汝州张公巷窑址就是寻找多年的北宋官窑。
从2003年开始,他找遍了汝州城内外,在山沟村野,到处找可能的黏土、瓷石和各种釉色的配方。经过100多次的配方试验和300多次的试烧,终于使断代了800多年的张公巷北宋官瓷重回人间。仔细观看朱文立研制的仿张公巷瓷器,呈官瓷独特的粉青色,釉面如玉,满布百圾碎开片纹,底部的支丁痕如小米粒般大小,足部直、窄、矮,工艺更显精细,和此前的汝官瓷卷足支烧的特征有明显的区分。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古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在鉴定后写道:“几与原物逼真不二,色纹俱佳。”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说:“观察其复制品的造型、胎体厚薄、胎体质地、釉质釉色都达到真品水平,几乎与真品不异。”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也写道:“该仿品的造型、胎釉已具形神兼备的水平。”艺术品一度沦为“路边货”四大名瓷复兴路径待探寻。名瓷曾经沦为“路边货”宋代五大名窑,有三个在我省,分别是钧、汝、官,此外,还有著名的巩义黄冶唐三彩。目前,钧瓷、汝瓷、官瓷、唐三彩的烧制技术均已成功破解,部分现代精品瓷器可于传世品媲美。但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以及缺乏市场手段,四大名瓷尽管蜚声中外,若和景德镇瓷器相比,并没有取得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经高不可攀的艺术品一度还沦为“路边货”。以宋汝官瓷为例,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北宋汝官瓷不足百件,价值不菲。2004年9月12日,在郑州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标注为“宋汝官鸳鸯水滴”的瓷器拍出1050万元的高价。朱文立是汝瓷界赫赫有名的专家,他在1987年研制成功了汝官瓷天青釉。虽然被誉为汝瓷的领军人物,但他名下的朱氏汝瓷有限公司只有十来个工人,年产汝瓷五六千件,年销售额几十万元,还处于家庭作坊阶段。在现代汝瓷的集中地汝州,有20多个汝瓷生产厂,宝丰清凉寺村还有十来家,大都是民营小企业和一些家庭作坊,产品大同小异。销售对象多为礼品馈赠,市场受面狭窄。更有甚者,有些厂家相互诋毁,都说自家是正宗产品,有时竞相杀价,争夺顾客,制造行业内耗,形成无序竞争。结果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状态,经济效益不佳,企业发展缓慢。汝州市两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汝瓷工程师,一位把精力用在发掘古窑址上,一位在维持着企业的经营。朱文立接受采访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汝瓷研究者,认为自己并不擅于企业经营。和汝瓷的局面类似,钧瓷、唐三彩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门槛低、市场混乱的局面。禹州神镇是钧瓷的主产地,在该镇的钧瓷市场内,琳琅满目的钧瓷一直堆到路边,从开价几元的地摊产品到数千元的精品均有销售,外行根本无从鉴别好坏。据知情人介绍,现在该镇大大小小的生产厂家有近百家,但真正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多,很多厂家靠模仿别人的产品为生。由于模仿的成本低,价格有竞争优势,有的甚至廉价倾销。曾作为国礼的唐三彩一度是洛阳人的骄傲。但在生产唐三彩的南石山村,曾经几乎家家都能生产唐三彩,一些设备简陋的家庭作坊还偷工减料,把生产原料中好的贵的省掉后进行烧制,再以很低的价格销售。有的没有产品开发能力,就买来好产品,翻模后再造。据专家介绍,制作一件精美的唐三彩要经过20多道工艺。而一些所谓的工厂,根本没有能力达到技术创新,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产品。市场意识逐渐觉醒。虽然行内有人对钧瓷的大规模生产不以为意,但事实上,这几年,河南的瓷器主要还是靠钧瓷在外挣脸面。在钧瓷业,也产生了几家以善于运作市场而闻名的企业。2006年12月10日,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在郑州组织了一场现代陶瓷名家精品拍卖会,拍卖会汇集了来自禹州的荣昌钧瓷、苗家钧瓷以及汝宝斋汝瓷等几十件汝、钧瓷名家瓷器。拍卖会的第一件现代钧瓷“浴女”,以1.9万元成交。紧接着,“荣昌钧瓷坊”出品的一套三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国礼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被拍卖。近两年,钧瓷逐步把目光瞄上了“国礼”。2006年10月,禹州孔家钧瓷“丰”尊也被定为2006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赠送给东盟国家领导人。这样的“国礼“就是善于市场运作的结果。在高端市场的带动下,荣昌钧瓷、孔家钧瓷近年来都在市场上斩获不菲。相比之下,以高贵著称的汝瓷却不像钧瓷那样出尽风头。其实,现代汝瓷的收藏者不乏大有来头者。以朱文立制作的汝官瓷为例,其收藏者包括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以色列前总统魏茨曼、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等一些国际名人,其中金泳三还罕见地以中文为朱文立题写了“中华神瓷”四个字。但这些光环并没有嫁接到市场中,朱文立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搞研究的”,对市场重视不够。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朱文立自感搞市场更是力不从心,去年他把女婿从郑州召回,专门负责开拓市场。为了树立形象,他还把位于博物馆后院、条件简陋的生产场地也搬了出来,在汝州进市口位置租了一栋房子。这些努力逐渐得到了回报,近期慕名而来的购买者开始增多。高端低端如何抉择。近几年来,钧瓷、汝瓷在打市场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原本加在身上的荣耀,比如曾经的“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专家认为,三大名瓷的恢复仅搞市场运作是不行的,必须把艺术创新意识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意识。以最为尊贵的官瓷为例,其恢复因官窑窑址一直未被发现而中断,直到2004年,汝州张公巷窑址才被初步确定为北宋官窑窑址。随后朱文立成功烧制出几乎与原物不二的张公巷官瓷产品。当他把试制品送于专家鉴定时,专家们均告诫:这是艺术的精华,不能大规模生产,要走高端市场,遍地开花会毁了官瓷的名声。但业内也有人建言,景德镇瓷器之所以名声大,在于其实用化路线,汝瓷、钧瓷、官瓷也可以像景德镇那样,生产民用瓷、园林瓷、建筑瓷等。当要把曾经的皇宫专用品摆在马路边叫卖时,对这些拥有“大师”头衔的老人来说,确实是个痛苦的选择。也正因为此,一些拥有技术的汝瓷、钧瓷专家都不愿意过滥地生产。现代汝瓷、官瓷要复兴,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宣传、推广,并在政策上扶持。只有培养出自己的大师,制作出精品,才可以为目前低沉的汝瓷、官瓷宣传造势。比如像钧瓷那样,在国礼等高端礼品上做文章,能起到很好的形象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