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四,与此同时,景德镇还组建并拥有一套较为完备的陶瓷科技和陶瓷艺术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体系。
然而,众所周知,要使这种可能性顺利成功地迈向现实性,一方面需要全体景德镇人持续地共同地付出努力、艰辛与汗水,另一方面需要省政府尤其是国家层面早早的文化觉醒。那么,景德镇自己在其中能做什么、又必须做什么呢?本文研究认为,景德镇需要在妥善解决前文已经零散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真正实现陶瓷文化的整体“自觉”,是其根本之中的根本。
“自觉”是佛教用语。在佛典中,依据“觉”的范围和程度而立“三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者,异于凡夫也;“觉他”者,异于二乘也;“觉行圆满”者,异于菩萨也。我国已故著名文化学者费孝通先生曾大力提倡的“文化自觉”取的正是这一意义。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而论,所谓的整体“自觉”,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陶瓷艺术家的创作自觉,陶瓷理论家的研究自觉,陶瓷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的自觉,等等。应该说,这是景德镇陶瓷文化能否整体走向“自觉”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没有“自觉”,便难有真正的“自信”。景德镇陶瓷文化要最终重归曾经的“自信”,必须从“自觉”开始起步。因此,“三大自觉”不仅关涉到景德镇眼前成为国家文化产业特区的问题,更关系到景德镇在当今时代能否顺利弘扬“世界瓷都”持续了上千年的内在文化精神特质、进而再度走向世界陶瓷艺术之巅峰的大问题。比较而言,创设国家文化产业特区还只是个形式问题,而实现陶瓷文化的整体自觉则是涉及到景德镇的子子孙孙和千秋万代的实质问题。
一、陶瓷艺术家的创作自觉,是景德镇“三大自觉”的核心。
人类文明史告诉我们,历史上还真没有哪一门艺术形式像陶瓷艺术这样,能为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连续不断地创造和贡献这么多的灿烂与辉煌。毋庸置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
陶瓷艺术原本就是核心艺术。但是,现实又是非常残酷的。在我国当代主体艺术阵营里,陶瓷艺术长期被边缘化,难入主流艺术之主殿堂。其表现至少有四:其一,作为我国最高美术殿堂的中国美术馆,虽然以收藏、保存、研究、展示、传播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优秀作品为己任,但是对陶瓷艺术作品迟至2004年才正式成为其展览、收藏、研究的对象。其二,代表我国美术创作最高水平的展览——“全国美展”已经举办过12届,但直至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才开始有陶艺作品入展,即是说在前10届展览中陶瓷艺术都是空缺。其三,作为我国最高美术学府的中央美术学院,直至1995年才在雕塑系下创设了“陶瓷工作室”,但是该工作室的研究重点却是陶瓷材料在当代雕塑中的运用;至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实际上是一所以陶瓷材料和陶瓷工程等为主的工科院校,艺术教育并不占其主导地位。其四,在我国当代主流艺术理论界,无论是王国维的“五种艺术”说,还是宗白华的“七种艺术”说,抑或是丰子恺的“一打艺术”说,甚而是李泽厚的“九种艺术”说、王朝闻的“九种艺术”说、胡经之的“八种艺术”说、李心峰的“十二种艺术”说,等等,等等,没有一家学说将“陶瓷艺术”视为一级艺术门类的,虽然将陶瓷艺术列为二级艺术门类的学说较多,但也有将陶瓷艺术完全排除在艺术之外的学说……由此可见,陶瓷艺术在当下的处境确实是十分的尴尬和狼狈。
理性而客观论之,中国陶瓷艺术之所以走到今天这种窘境,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得从其自身去找寻。其一,众所周知,材料美、技法美、造型美、意境美、思想美等等,是陶瓷艺术与生俱来的独具特色的审美特质。它是陶瓷艺术之所以成为陶瓷艺术的基础,它不输给甚至还要强于其他艺术形式与门类。从这个意义上讲,说陶瓷艺术是门综合艺术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就陶瓷艺术的几大审美特质而言,虽然与绘画、雕塑、设计等相关艺术形式多有交集、互有借鉴,但必须清楚的是它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这些艺术形式。其二,中国陶瓷近万年的发展历史给后人创造和留下了无比丰厚的艺术传统。在这一非常庞大的传统艺术体系里,不仅有瓷艺术传统,而且有陶艺术传统;不仅有宋、元、明、清传统,还有先秦、秦汉传统,乃至新石器传统;不仅有辉煌的“官窑”传统,而且有生命力十分旺盛的民窑传统;甚至不同的地区还有其自己独特的地域传统,等等,等等。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创作界和理论界本应十分清醒而不能有丝毫动摇、任何迷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