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场 火与土的神奇交融
走进古朴幽暗的镇窑窑房,时光仿佛倒流百年:被踩得溜光的黄土地面,粗大遒劲的木构架,周身被一箩箩烧瓷器的陶制匣钵所包围。窑炉的内部高耸、狭长,内壁上仿佛还闪着瓷釉的光泽。抚摸着窑壁上细致的砖缝,仿佛可以想象当年筑窑师傅砌瓷窑时的虔诚。手捧一把匣钵里的糠灰,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儿时爷爷一手扶着扁担,一手牵着我送柴到窑场的情景浮现脑海。我似乎正认识并返回自己灵魂的故乡,寻觅到回返生命最深邃的源头的小径。
从远古吹来的秋风,弥漫着千年窑焰的气味,飘荡着高岭土的芬芳。两千多年前,远古陶瓷匠人,就已经揭开了你制瓷历史的序幕。古窑,你殷殷守望的身影,还在静听悠然的瓷音。你柔媚的身姿,静静地盘卧在秀丽苍翠的蟠龙岗,就着清莹柔媚的溪水,对着温暖的阳光,对着明净的天空,诉说着时光的变迁,诉说着千年的悠悠瓷思。
迈进古窑左侧石门,有种曲径通幽之感。窄窄的小巷,也曾走过送瓷运料的木制手推独轮车。我好像听到了运来燃料和瓷土独轮车吱牛吱牛的声响。那不曾间断的音符,在古镇的上空飘荡了数百上千年。
柴垛 瓷国的金字塔
走出坯房,步入窑场,一堆堆柴垛便展现在眼前。柴垛是由烧窑用的松柴砌成的“房子”,它是景德镇独有的“建筑物”,实际上就是过去烧窑用的燃料的储存方式。码成房屋一样的形式,是为了防止松柴被雨水淋湿,下面留了一个通风口,是为了防止长时间堆放而发生糜烂或产生自燃,同时还省去了建造窑柴仓库所需的费用,可谓是一举三得。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里窑,十里焦。”意思是说烧一窑瓷器,要耗费十里的树林,由此可见烧窑的不易。
据介绍,饶州窑又叫景德镇窑,简称镇窑。而传统中以柴为燃料,又名柴窑。它是古代著名的瓷窑。据明代文献记载,当时宫廷中所收藏的珍贵瓷器,把柴窑器推放首位。烧柴窑所用的木柴是松木,这些松木大小均匀,层层码砌,最上面码成尖顶,就像一座小房子,呈金字塔状,真是处处都是学问呀。
白色的高岭土和红色的窑火,一色青砖硬山墙和灰色瓦楞的手工作坊,无数松林砍伐成金字塔般的窑柴柴垛!没有哪个城镇,能像瓷都这样将城市与山乡的色彩情调气息融为一体,将历史和现在熔铸一起! 中国瓷器被誉为“火与土”的艺术,这种火与土的交融,在传统的以松木为燃料的柴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镇窑是一年烧两次,听介绍每烧一次要用去足足40吨的松木,所以烧出来的东西也价格不扉,但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