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收藏-市场篇
收藏紫砂器皿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而后者是在购藏经验积累中形成的,更需要担当风险的勇气和智慧。谈及国内近年来
紫砂收藏的兴盛,拍卖市场可谓功不可没,仅用短短的五年时间就大幅度推动了名家珍品的价格,不仅带动了紫砂市场收藏消费热潮,也拉动了紫砂器皿的整体价位。
紫砂收藏-名家合作力促千万级拍品谈及紫砂壶市场的兴起,自然无法越过拍卖市场的贡献,而最高价位的拍品莫过于制壶名家与书画大家的通力合作。
回顾2008年春拍,中国嘉德首次尝试专场力推现当代紫砂拍品就收获颇丰,一代大师顾景舟八十年代制品《汉铎壶》拍得78.4万元高价。此后短短两年时间,紫砂壶拍品价格更是直线猛增。2010年春拍,
中国嘉德推出的顾景舟制、吴湖帆绘《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创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为此,中国嘉德抓住时机力推紫砂专场,更是斩获3677万余元的成交额与高达98.1%的成交率。如此佳绩让其他拍卖公司如坐针毡,2011年春拍伊始,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业内知名拍卖企业纷纷涉足。中国嘉德强势依旧,紫砂专场总成交额高达7897万余元,拍前备受关注的顾景舟、韩美林合著佳品《提梁盘壶》以1150万元的高价成交。无独有偶,北京保利推出的顾景舟、魏紫熙合著的《矮井栏壶》也以1035万元同期突破千万高价。北京匡时紫砂专场斩获5194万余元的总成交额,其推出的顾景舟《云肩如意三头茶具》拍出1023.5万元,与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同期携手跨入紫砂拍品千万级行列,也预示着中国内地紫砂拍卖市场进入短暂高峰。
此年秋拍,紫砂拍卖市场再续辉煌,中国嘉德破天荒推出三大紫砂专场,总成交额高达八千余万元;北京保利推出的顾景舟《提壁组壶》以1782.5万元的高价再次打破纪录;北京匡时紫砂专场以5604万余元再创佳绩。
紫砂收藏-高价回落换得遍地开花
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秋拍,中国嘉德三大紫砂专场总成交额近两千万元,“紫泥秋华——逸云斋珍藏”推出的三十余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顾景舟《虚扁壶》以402.5万元问鼎。北京保利推出的“紫韵文心——紫砂壶专场”取得1980余万元的成交额。北京匡时以“大味”茶文化为题推出古代及近现代紫砂专场,共收获3244.7万余元,其中当代名家何道洪的《岁寒三友壶》以34.75万元问鼎,另一件《石瓢提梁壶》也以460万元紧随其后。顾景舟的《掇球壶》、江建翔的《君雅组壶》也均取得402.5万元的高价。北京翰海以“紫瓯凝香”为题,推出两大紫砂专场,共成交三千余万元,其中顾景舟的《宝菱》以632.5万元拔得头筹。浙江西泠推出的“中国历代紫砂器物专场”共成交两千余万元,其中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作铭的《紫泥扁石壶》以534.7万元位居首位。回顾刚刚过去的2014年秋拍市场,虽然整体行情不及春拍,但重要专场的比例以及上拍数量却有较大的提升。近年来,“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精品难求,也使得诸多名品佳作难以集中展现。如果仅以国内数家大型拍卖公司呈现的数据而言,紫砂市场无疑在明显降温,但纵观整体市场的拍卖份额却大幅上升。且不论拍卖之外的销售市场,仅国内各地拍卖企业紫砂专场就早已遍地开花,虽然难寻再过千万元的单件拍品,但五百万元以上的名家珍品数目明显增多,数百万元的佳作也充斥各地紫砂拍卖专场,标杆企业的量价下滑换来的是整体市场的崛起。
回顾数年来国内紫砂收藏拍卖市场的发展,名家珍品备受市场追捧,特别是书画名家与制壶名家共铸的佳作更是高价不断。但抛开市场影响,仅从技术层面而言,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名家对紫砂技艺发展的贡献。古代时大彬的“打身筒”与“镶身筒”技法,使得紫砂壶可以“千奇万状信手出”,而现代汪寅仙、徐秀堂的注浆成型法与顾景舟的石膏模技术更是大大促进了紫砂器皿的制作效率与形制的准确性。此外,古代供春用浮雕、半浮雕艺术手法开创的“花货”紫砂器皿、现代王寅春模仿自然研制的“筋囊货”紫砂艺术品,均大大提高了紫砂器的艺术价值。
事实上这些名家珍品的艺术价值,并非仅靠一人之力而发扬光大的,或是先辈的积淀,或是同辈的齐力,抑或是晚辈的精益求精,但无论怎样,收藏者们均能在对这些大师的史料记载中窥探一二,并深入研究,从而在杂乱无章的紫砂收藏中找到依据和线索,发现真正具有价值的紫砂珍品。而不是仅凭借某某人“省级”、“国家级”工艺大师的称号就觉得如获至宝,甚至倾囊而出,到头来却发现名不副实,既花了冤枉钱又丧失了紫砂收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