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龙泉窑烧制的执壶,形体较大,壶身多为
玉壶春瓶状,小口长颈,壶口外撇,壶的颈部与细长的虎流用云板连接,耳形扁带把手连接于颈肩部,既使执壶在造型上有稳重的美感,也在烧制上相对更容易把握,多有装饰刻划花纹,釉质肥润,形制优美。使人一望便会馋咽壶中的美酒。
早期执壶的功能多为盛装酒水,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现在的青瓷茶壶不单装酒,更多的是用于泡茶,由于使用上的变化,因此在制作工艺及烧造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笔者十多年来执著青瓷茶壶的研究与制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今形成文字与大家共同探讨。
1.拉坯成型
拉坯成型龙泉青瓷圆形器,是手工成型方式中最为常用的,也是最为普及的一项手工技艺。原因在:一是圆形的造型适合在辘轳上制作;二是龙泉当地的瓷土适合拉坯成型。
拉坯之前,需要将泥房里经过长时间“陈腐”的熟泥放在揉泥板上,以手工揉泥,主要目的是将泥料中的空气排除干净,也使泥料中的水份均匀,不使泥料中产生软硬不同的现象,以利于拉坯,从而使拉成以后的坯体不会有大的变形率。再有,手工揉泥也可以使拉坯者直接在拉坯之前,对自己使用的泥料有一定的了解,它的软硬程度、它的颗粒大小、它的泥质结构是否适合当前所要制作的器物。手工艺者对原材料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将更有利于制作器物。
泥料备置完毕,放置于辘轳上,将其推至圆的中心,使泥旋转在同一圆心上,再用手指或手掌的力量(这要看制作时泥料的用量)在泥中心开孔分泥,要尽量使泥份均匀,不造成坯体有厚薄之分。然后开底,拔高,拉薄成基础的直筒形。最后,使用工具或直接仅用手指的灵敏运动,拉出茶壶的身筒。壶嘴和壶盖都可以在辘轳上拉坯制作完成,壶把可以搓成泥条,或者直接用手沾水垂直下拉成型。这一过程,需要相当熟练的技巧,丰富的经验,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来掌握技艺,心手合一制作出完美的作品。
2.模制成型
古代称为模范成型,依范而作,这比单纯的手工成型要简便的多。其过程是按照所需的样式先制作模具,翻模之后,利用模具内壁材料的吸水性,将泥拍印在模具内,或者将泥制成浆状灌注到模具内,待一定厚度后,再把多余的泥浆从模具中倒出,当坯体干燥到所需程度后,从模具中取出。南宋中晚期龙泉窑烧制的扁形“瓜腹执壶”,模仿青瓜的形状制作,就是在制范后印坯而成的。现代生产过程中,由于石膏材料的使用,使得模制成型的方式更为便捷与精准,也更为快速,为大批量的茶壶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当前龙泉茶壶的产量与销量与日俱增。当然,这与人们普遍的认同龙泉青瓷茶壶在“茶事”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3.镶制成型
一般异型(方形,多角及不规则形)的茶壶,除了模具成型外,多数采用泥片镶接成型。由于龙泉窑的瓷土颗粒细,粘度低,原料大部分风化不够完全,类似瓷石。它的矿物组成主要含有大量石英和一定量的高岭石及绢云母矿物,虽然能够加入适量的粘土使原料提高粘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粘度不高,可塑性差。在制成泥板镶接塑性的过程中,不利于粘接及拍打,不同于宜兴紫砂的原料越拍打越紧实,而是越拍打越松散。对于泥片镶接成型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材料的限制性,镶器虽有,但不多见。
二、装饰
瓷器的纹饰,要根据它的胎质,釉色和造型等特点进行艺术创造。
装饰目的是增加器物的美感,合理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法,不为装饰而装饰,尽量达到美化器物的作用。尤其是瓷壶这种器形结构复杂、形制又小的器物,更要注重装饰与工艺要求、美化要求的尽可能的统一和谐。
1.釉装饰
一向以“千峰翠色”形容的龙泉窑瓷器,自然最为突出的是釉的颜色。釉装饰是青瓷茶壶的首选。青瓷茶壶素坯在经过素烧之后挂釉,为了使釉层丰厚,需要经过反复的几次处理,甚至在初次挂釉之后,再次进行素烧,以便使釉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又不影响坯体,从而使烧成之后的釉色晶莹玉润。釉色一般有梅子青、粉青、天青、豆青等,在青的层次中复杂多端的变化,当然釉的配方首先决定着釉的呈色,其次胎土内含的呈色矿物的比例也影响釉的颜色。比如胎若使用含铁量不高的高白瓷土,会使粉青釉的颜色转淡,呈色犹如羊脂青玉,温润含蓄,素洁高雅,如果在高白瓷土胎上施梅子青釉,由于胎色太白,会使梅子青釉的颜色如同漂浮在胎上,给人不沉稳的感觉,因此使用“朱砂胎”烧制梅子青,可使釉色更为青翠,更为古朴,也更为沉稳大气。
2.刻花装饰
传统的龙泉青瓷装饰中常用的刻划花工艺,是指在半干的瓷坯表面,运用金属刀具或只使用竹片斜侧刻划出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线条,刻制者灵巧的转动手腕控制工具接触坯体的力度、速度及方向性,使刀下的线条产生由窄到宽、再从宽变窄的微妙变化,由这些具有力量感和动感的线条组成图案(或花卉,或动物)。青釉覆盖在这些被刻制过的胚体上,就有了深浅不同的颜色变化,花纹隐藏在青釉之下若隐若现,即不破坏青瓷釉的整体颜色,又使青瓷壶体表面呈现若有若无的光影变化,体现了青瓷茶壶内敛含蓄的美。如北宋及元代的带盖刻花执壶,北宋早期的盘口执壶都采用刻划花的方式来装饰。其风格清丽典雅,令人过目不忘。
现代工艺中也有直接在模具上刻出浅浮雕效果的花纹图案,在青瓷厚釉的作用下,浮雕图案有隐有现,有藏有露,也别有一番韵味。
3.捏塑装饰
捏塑装饰一般运用于壶盖之上。捏一团小泥使之如犬、如龙、如虎等各种动植物的形象,立于壶盖上使其为壶盖钮,增添茶壶的生动性,使用壶者体验把玩及欣赏的乐趣。龙泉窑在宋元时期,有许多优秀的捏塑作品,值得现在的制作者借鉴学习。当时的艺人以极其简单的手法塑造各种生动的形象,如动物的腿只简单的用一支泥条弯折几下,再粘结到主体的合理部位。毛发也只用竹片轻划出几条线而已,烧成之后虽然在青釉厚厚的包裹之下,但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作者留在塑件上的手之痕迹,甚至可以想象出整个塑件是如何被一点点捏塑粘接而成的。这种顺手拈来的捏塑,轻松状态像极了儿童时期玩弄泥巴时的放松愉快的心情。这技法不必在意塑件在捏塑之后,是否遵循参照物写实的程度,神似的意境,更能体现青瓷单纯的美感。如元代的龙流龙柄执壶,南宋中晚期的扁腹瓜形执壶,壶身一侧舒卷自如的瓜叶生动自然,宛如天成。
三、烧成
早期龙泉青瓷是在龙窑中烧成的,现代龙窑渐少,林木资源也急需保护。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窑炉技术日新月异,液化气窑炉使窑内环境更为洁净,控温也更为方便。以氧化焰升温至960C°后,保温,使窑内温度均衡,升温至1050C°后使用还原焰升至1230C°。还原气氛对青瓷釉色的影响极大,高价金属在还原为低价金属的发色过程中,如还原气氛达不到要求,那么也就无法烧制出如玉一般的青色了。
青瓷茶壶相对一般的青瓷工艺品来说形体较小,因此制作及烧制也更为精致。直接将坯体底部的釉刮除后,放置在棚板上烧成,是圈足烧,圈足规整,釉层整齐。另一种是支钉托烧,烧成后圈足有釉,手摸壶体整体光滑。还有一种烧法是盖和壶分开覆烧,虽然难度较大,但是烧成之后,壶体全釉无暇,堪称完美。
龙泉青瓷本身极富地域特质,并在传统影响中一贯坚持“传统”的特质。使用传统的方式、纯粹手工的亲切感以及龙泉青瓷茶壶所具有的朴实和宁静的特质,使得
龙泉青瓷茶壶文化含量高,民族文化特征鲜明,且具有人情味,也更具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