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拈花智慧,感悟陶艺妙趣——观景德镇陶瓷学院赵兰涛副教授的陶艺作品
艺术是情感的外化,而这种情感的表现又最终凝炼为作者自己的时代审美标准,也成为一种向世人倾述美感的特有途径。佛门讲究随缘,艺术同人的关系其实更是如此。
有种智慧,叫拈花一笑
艺术是沟通艺术者与读者最好的桥梁,也是深入了解一个艺术者艺术世界的唯一方式。未见艺术家便爱上其艺术作品,那这便是真的爱。见过艺术家再谈喜欢与否,则难免会有个人情感成分掺杂于其中。而对赵兰涛教授,便是先爱其作再更爱其人。
与赵兰涛教授,神交已久,却一直未曾谋面。仅通过对其艺术作品的不断品读来感知与神会,也托福于这些充满妙趣的禅意作品,让我深感赵老师在陶瓷艺术方面独特的造诣及个人在艺术素养方面所具备的艺术修养。看他的作品,很直接便可知他在陶瓷设计与艺术创作上的钟情,其创作的陶瓷作品,不管在器型与画面讲究上都别具特色。人物神情逼真,用笔简洁,寓意深刻,举手投足之间准确地表达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构图苦心经营,三分之一构图形式,主体人物处在下方,整个画面上虚下实,在表达人物表情,面部表情刻画得入木三分,悠然自得。尤其他善画佛,且佛在世俗之中,颇具生活趣味。如《熏熏入睡》、《灯下补袍》一反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僧形象,凸显一种修行在世间的智慧——人疲想要睡,衣破自己补,极具生活情趣。
能用艺术作品展现出这些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行智慧,其作者该是具备何等境界之人?定是智慧之人,方能创作出智慧的艺术作品来。如佛在灵山传法时,何以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
有种创作,叫久经考验
在现行中国诸多艺术种类中,陶瓷算是一种集造型美与绘画美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好的陶瓷作品不光讲究画面之美,器型的风格韵味也是极为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唯此二者结合之协调方能算是精品之作。故而也只能如赵老师这种既擅设计又强绘画者才能真正将此二者驾驭得当。
有幸得见赵老师的作品,不难发现,他的作品器型饱满,顶天立地,气宇轩昂,总能读出许多青年艺术家心中的洒脱与大气之处。在其罗汉系列之作中,此种风格则更显其妙。尤其值得一提的事,瓷瓶帽钮别出心裁,颇用心思,观后令人耳目一新。他对
陶瓷艺术的执着追求,刻苦钻研,如他作品中表现的佛教僧人一样,在其艺术的修行道路上已然达到了一种从渐修到顿悟的升华。
赵老师是一位认真的艺术家,他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智慧的双手完美结合,总能常出佳作。他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这也不难使得他的每一件艺术作品几乎都成为陶艺作品中的精品。赵老师自成一派的创作风格,便全得益于自己的不断专研,我们所见到的那些大气之作,便是如陶瓷本身一样,都是经过考验的精品。
有种责任,叫发扬光大
现代陶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独特的器型装饰中,还蕴含着深刻意境,或山水胸怀,亦或是赵老师表现的禅意智慧,这些都是我们现代陶艺家们独有的艺术智慧与胸怀所在。陶瓷这门独特艺术在历经千万年依然存在于现今,自然得益于无数像赵老师这样在陶艺研究创作上做出过无数传承贡献的艺术家。艺术家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则并非简单的创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则更是继续将陶艺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现代陶瓷艺术家以他们特有的智慧和才情,不断为世人填补着审美的空白,也为中华陶艺史撰写了更为丰富的内容。美国著名陶艺家温•黑格比在《美国陶瓷》上撰文写到“陶瓷艺术领域内,最激动人心的就是今天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生的‘艺术运动……”。此种国际性的赞美,让我们骄傲于本身具有传统陶瓷大国的盛名同时,更是对我们现代陶艺家智慧的最有力的肯定。
现代陶艺如今已进入了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家中,这无疑是我们现代陶艺家们做了无数工作的努力所呈,若不是他们大集体似的共同努力之因,也不可能有机会使得现代陶艺得以如此深入人心,更不会使原有的陶瓷艺术发生如此强烈的突破与创新。
这些,唯有用“使命感”方能解释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