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8538398您好!欢迎来到合璧兴

合璧兴,陶瓷艺术馆
景德镇陶瓷,龙泉青瓷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陶瓷文化 > 陶瓷知识
搜索:

探访故宫里的文物医院

发表时间:2014-08-17 16:46: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摘要: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很多珍贵文物在漫长的历史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尤其是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保存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文物受损严重而“生病”。对待这些文物,应以什么样的理念、原则来进行修复,专业人员有什么样的“医治”方法?日前,记者探访了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医院”。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很多珍贵文物在漫长的历史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尤其是考古发现的出土文物,保存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文物受损严重而“生病”。对待这些文物,应以什么样的理念、原则来进行修复,专业人员有什么样的“医治”方法?日前,记者探访了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医院”。
 
U10253P1332DT20140503092303.jpg
镶嵌工艺保护修复
 
  计算机虚拟复原技术帮“治病”
 
  1950年,故宫博物院组建了文物修复工厂。1980年,修复工厂扩建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如今,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被外界称作“文物三甲医院”,这里的文物“医生”正在为院藏的180多万件文物延年益寿。
 
  文物“入院”先要体检,通过X光等仪器设备,检测文物修复前的原始信息后,针对不同的文物、不同的病害情况制定专门的保护修复方案和工艺程序。
 
  工作室中,一件修复好的出土自河南上蔡郭庄春秋晚期楚国墓葬的文物——四龙耳铜鉴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负责这件文物修复的专家高飞谈起这件文物的修复过程时说:“这件文物送修时破碎为100多块,最小碎片直径仅为2厘米多,有些碎片已经严重变形,修复难度极大,其中碎片的拼接工作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在青铜器修复中,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碎片的茬口进行比对,将茬口吻合的碎片粘接或焊接起来。但是由于碎块过小,茬口部分不容易通过肉眼辨别,容易造成拼接失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的文物“医生”们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利用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系统的形状匹配技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和三维照相机等设备,实现文物碎片的数字化,利用虚拟复原技术辅助对文物碎片进行拼接。
 
  高飞告诉记者:“青铜器大多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铜经过长时间的氧化和锈蚀往往容易失去其金属的性质而发生矿化,矿化后无法采用常用的焊接方法,我们会采用树脂材料进行粘接。”
 
  传统修复技艺遇到新问题
 
  故宫“文物医院”的传统修复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修复技艺由于原材料稀缺、环境的改变经常会遇到新的问题。
 
  故宫乾隆花园倦勤斋内,布满室内顶棚及西墙、北墙上的一幅“通景画”是全国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的内装饰“通景画”,共约170平方米。修复“通景画”是一项复杂琐碎的任务。
 
  “故宫倦勤斋内墙壁上和顶部等处的贴落画与其他宫殿的‘贴落’非常不同,它不是独立的单一画面,而是由一幅幅连接而成为一个整体。”修复专家杨泽华说,从绘画技法上看,“通景画”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双勾填色与西洋明暗凹凸画法相结合,画中采用了大量天然矿物颜色,画面描绘得极为细腻,富有立体感。由于“通景画”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受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绢丝氧化变脆,大面积生霉,有的地方起翘甚至脱落。
 
  面对一张张拼接起来的大尺幅画绢,专家们认为,沿用通常的传统修复方法行不通。杨泽华告诉记者:“我们决定先从墙上揭下‘通景画’,用面团完成清洗,加固画面,并在画上敷上一层纤维纸,将整幅画反贴在桌子上,将原命纸揭开,修补破损画卷完成后,重新贴上命纸,再开始进行补画意等工序。”
 
  非遗传人“进宫”修文物
 
  “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3200余座国有博物馆中,有近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重度以上腐蚀的馆藏文物达230多万件,占被腐蚀文物的16.5%。然而,目前修复技术人才出现严重断层。一边是数以百万计的文物要等候“治病”,一边是人数很少的文物修复人员,这已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
 
  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解救馆藏文物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为突出的是人力不足。”他表示,由于古代文物藏品种类复杂多样,针对各类文物的示范性、科学保护方法规程尚未建立。各类器物的修复主要凭借修复人员的个人经验把握,科研保护和修复人员需要长时间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实践积累,应该加强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培养工作。
 
  为此,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启动了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首次尝试引入社会力量来应对数以百万计急待保养和修复的文物。一批来自北京象牙雕刻厂、北京珐琅厂、北京剧装厂、北京金漆镶嵌有限公司、北京市龙顺成中式家具有限公司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完成对文物的修复保护。
 
  这些“进宫”的非遗传承人中,有的就是清宫造办处手工艺人的后代传人,如清宫造办处漆作匠人韩启龙第五代传人、金漆镶嵌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柏德元。据国家级非遗项目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颖介绍,北京剧装厂此前曾复制过坤宁宫、养心殿、永和宫、咸福宫的200余件绣品文物,包括帝后大婚幔帐、龙袍服饰、帝后贵妃幔帐等。“这回是首次为故宫修复文物,难度很大,但是在此过程中能活态培养传承人,让一些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得到恢复、发扬,很有意义。” 孙颖说。
(责任编辑:程 竹)

我要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Copyright (C) hebixingchina.com. 北京合璧兴工艺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hebixing1020@163.com 电话:86-10-68538398 18810367069 地址: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一区5号院8号楼底商二层

京ICP备1202720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157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