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当21世纪新的曙光投向世界的时候,对于昌江之滨的瓷都,还有着另外一层更深的意义,它迎来了景德镇冠名1000年新的纪元的开始。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江东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景德元年置”。《宋会要辑稿》是清代徐松根据《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宋会要》加以辑录而成。宋代官修本朝《会要》,后人称之为《宋会要》。“会要”属政书类的断代典志史书,是专门记载一代典章制度的史书著作。当时,人们曾经议论,宋真宗的圣旨没有找到,怎么能确定呢?千年历史从金戈铁马中走来,那幅黄绸诏书也许早就灰飞烟灭了。研究历史,只能借助最贴近那段历史的记载。《宋会要》和《宋会要辑稿》都是具有权威性的史书,景德镇在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冠名的记载是准确的,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4年举行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庆祝景德镇的千年华诞。沐浴着新的世纪之光,瓷都正以日新月异的巨变迎接千年等一回的伟大节日,每一位景德镇人都为之自豪而兴奋。
2002年7月,我为一本《千年瓷韵》的画册撰写序言,静思之中,情动由衷地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公元1004年。那一天,宋真宗走下金碧辉煌的大殿,轻抚着昌南镇献上的御瓷,赞不绝口:‘真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啊,一道圣旨,昌南御瓷标记‘景德年制’。”一下子,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宏大场面和众多人物,仿佛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是那样的清晰。文学属于形象思维范畴,形象化的语言往往是激发视觉艺术创作的火花。那一夜,久久不能入睡的我,干脆开亮灯坐起来在纸上反复画小构图,记录下脑海里一闪而过的画面。作为时任市文联副主席和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的我,有责任用生动传神的艺术语言与人物形象,再现庄重雄浑的历史时空,鲜明地诠释历史表现景德镇千年华诞主题。创作《景德瓷韵》灵感的火花,伴随着那段文字点燃。后来,《江西日报》就以《千年华诞催生景德瓷韵》的专题文章,介绍这幅画的创作。
我的构思得到了市领导和艺术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创作历史画,必须对历史主人公作深入的研究。对于宋真宗,我们原来仅仅从“檀渊之盟”中略知一二。他曾经以极大的勇气登上檀州城楼督战,宋军皆呼万岁,士气大振,气势百倍,夺取胜利。但是“檀渊之盟”又要每年给辽国银10万两,绢2O万匹,长期以来,教科书中将他作为丧权辱国的典型。在改革开放中,他的“昏君”帽子已被摘掉,历史还其本来面目。“檀渊之盟”中: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每年“助辽”银和绢。每年财政收入达至1亿两的大宋,每年拿出10万两帮助贫困的小弟弟,这算得上促进民族和谐的仁义之举。而作为游牧民族的契丹,从此不再侵扰大宋江山。从景德元年开始,宋辽之间一百余年没有战争,北宋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顶峰。由此而见,宋真宗是非常智慧和宽仁的明君。遥想当年,刚刚取得檀渊之战决定性胜利的宋真宗赵恒,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看到昌南镇献上的御瓷,精美绝伦,何等高兴,欣然命名景德镇,成就了江南雄镇,成就了瓷国高峰,成就了千年瓷都。对于依托这个辉煌的名字1000年薪火相传的景德镇人,景德大帝是永远值得纪念的伟大皇帝。
《景德瓷韵》我选择了用大型瓷板画,将瓷都的历史画在陶瓷上,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史所展现的各个朝代的物质文明与风俗习惯都存在相对差异。宋真宗是北宋第三代皇帝,无论时代、人物都有其自身历史个性,为了艺术真实地表现历史,在构思这幅画的同时,我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神查阅了许多有关宋代史料,搜集了不少创作素材,研读了《宋史》、《市志略》、《陶瓷大全》、《瓷国及其高峰》、《瓷都纵横》等史籍、专著,做好了创作前的准备。一些资料中,宋代皇帝戴的往往是带翅的乌纱,表面看来与臣下大同小异,形象单调,缺乏个性特征。为了处理好这一细节,我反复查阅相关资料仔细推敲历史画范例,终于从一幅表现“宋孝宋为岳飞一家平反”的画上,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找到宋代皇帝也戴无翅皇冠的先例,所以《景德瓷韵》中宋真宗的帽子则与臣子的迥然不同,体现了人物特征与服饰的丰富多彩。史料记载,宋代昌南瓷器以“影青釉”的青白瓷著名,元代以后才出现“青花”,我没有忽略这一历史真实与细小的地方器物的考察查证,《景德瓷韵》中的龙缸、瓷瓶均为“影青”而不是“青花”。整个画面近20个人物,首先必须在人物组合上下功夫,我反复在小构图中安排人物,做到主次分明,参差错落,动态自然。在色稿彩中反复调整,使其色彩和谐相互映衬。我非常注重形象塑造和刻画,注重手势语言,每一个形象,每一个手势我都找人写生,力争准确生动,以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画面中唯一有真实姓名的是宋真宗,我将他安排在左边的龙柱旁,通过薰香的烟雾虚化龙柱,作为他的依托,几乎所有人物的目光都投向他,以突出他的中心地位。与他议论龙缸的或许是宰相寇准和年轻的皇家贵族。我有意在画面的视觉中心安排了一名接旨的浮梁县官和两名瓷工,以突出创作辉煌陶瓷文化的来自昌南镇的代表。陶瓷画中,人物画大了会显得单薄,画面很空,我借鉴古代陶瓷画图案的装饰手法,有机地将皇帝龙袍、大臣官服、陶瓷上的纹饰与皇宫薰香时烟雾缭绕中雕梁画栋上的图案组合在一起,相互呼应,丰富了画面内容。在色调处理上,我定格为表现宫殿的金碧辉煌,统一在金黄调子中,又不失色彩的丰富性。中国画形式的作品题词,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初步完稿后,我在题词上反复推敲,我请来陶瓷研究学者昊海云,作家马铃,观摩画稿,听取他们的意见,最后我用隶书写“景德瓷韵”标题,用行书题写“公元1004年,昌南镇奉旨董造御瓷,而冠名景德,创中国瓷业高峰”。大型瓷板画的烧制I艺难度大,这幅作品图案复杂,色彩讲究,因为工艺要求三次进炉,我的烧炉朋友小心翼翼升温“掉火”,确保了作品成功。
《景德瓷韵》问世后,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各级报刊、电视台多次报道。2002年12月16日,中国文化报图文报道。2003年台湾《陶艺》杂志春季刊,以4个版面篇幅介绍《景德瓷韵》。2004年,市政府千年庆典办公室确定将《景德瓷韵》编号制作2004套纪念瓷。2004年8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编导专程来景德镇,对我进行了专访,在景德镇首届国际瓷博会期间向全世界播放并介绍了景德镇的千年历史。2006年,江西日报发表《景德镇赋》时,特意将这幅作品选作题图用大版面刊登。2008年,《景德瓷韵》被评为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美术作品金奖。
历史画的创作要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形象塑造的统一,通过艺术地再现,让历史鲜活在我们的心间。